在我們的生活中,膀胱健康往往被忽視。然而,有一種疾病——間質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其難以治癒且症狀長期困擾患者,很多患者訴說嚴重影響生活質量,一言難盡,令患者非常痛苦。
其病因難以確定,靠排他法確診,治療方法雖多,但預後差於預期,因此,被稱為“不死之癌”。今天就由泌尿大白為您揭開間質性膀胱炎的神秘面紗,瞭解其症狀、診斷、治療。
什麼是間質性膀胱炎?
間質性膀胱炎由Guy L Hunner首次報道距今已有百年歷史,是一種與膀胱充盈相關的恥骨上疼痛,即隨著膀胱的充盈而出現疼痛並逐漸加重,排尿後疼痛緩解,但很快重新出現,並伴隨尿頻、尿急等症狀的一組病症,也被稱為膀胱疼痛綜合徵(Bladder Pain Syndrome, BPS)。
間質性膀胱炎的病因是什麼?
間質性膀胱炎的確切病因尚未明確,但研究表明可能與膀胱粘膜屏障的損害有關,導致尿液中的物質刺激膀胱。此外,肥大細胞可能參與膀胱的改變,但具體作用尚不明確。
一些研究認為間質性膀胱炎與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一定的關係。神經系統異常、肌肉功能紊亂、精神心理因素等可能促進疾病症狀的發展。總體而言,間質性膀胱炎可能是各種病因綜合作用的結果。
如何診斷間質性膀胱炎?
1. 病史
診斷間質性膀胱炎的第一步是根據患者的病史,醫生會詳細詢問患者的症狀,包括疼痛的位置、與膀胱充盈/排空持續時間的關係以及疼痛的類型,還有尿頻、尿急等症狀的發生頻率,包括運用症狀量表、排尿日記來協助診斷。
2. 體格檢查
間質性膀胱炎患者通常無特異的陽性體徵,但恥骨上區壓痛較為常見,通過專科檢查,能夠明確疼痛的部位,有助於醫生調整治療措施。
3. 實驗室檢查
尿液分析和尿培養是診斷過程中的重要步驟,以確定是否有泌尿系感染。這些檢查有助於排除其他可能引起類似症狀的疾病。
4. 膀胱鏡檢查
膀胱鏡檢查是診斷間質性膀胱炎的重要方法,該檢查需要在全麻下進行,並且需要行水擴張,以尋找間質性膀胱炎的特徵性改變,如膀胱黏膜下的出血點或Hunner潰瘍。
5. 排除其他疾病
診斷間質性膀胱炎時,醫生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類似症狀的疾病,如化學性膀胱炎、膀胱過度活動症、膀胱腫瘤、結石等。
間質性膀胱炎如何治療?
1. 保守性治療
1)心理及行為治療:疏解壓力、戒煙等。
2)飲食調整:避免酸性和刺激性食物,如碳酸飲料、咖啡、酒精和辛辣食物。
3)膀胱訓練:定時排尿、延時排尿。
4)物理治療:生物反饋療法、針刺療法、經皮脛神經刺激(PTNS) 等。
2. 藥物治療
目前沒有專門治療間質性膀胱炎的藥物,臨床上應用H1及H2受體拮抗劑以減少組織因子的釋放可以改善間質性膀胱炎症狀。
膀胱內灌注二甲基亞碸、透明質酸鈉、肝素+碳酸氫鈉鹼化的利多卡因等藥物也是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3. 手術治療
1)麻醉下水擴張、膀胱鏡下病損電(激光)灼術:是目前應用最廣泛治療間質性膀胱炎的方法,可緩解症狀。
2)經膀胱注射富血小板血漿(PRP)治療:抽取患者自體血漿,經過血細胞分離後注射於患者膀胱粘膜下。該治療是有效且安全的,能夠緩解患者的疼痛,改善膀胱功能。
3)骶神經調控術:對於難治性間質性膀胱炎,尤其是嚴重尿頻、尿急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4)膀胱切除或膀胱擴大術:適用於以上治療無效的嚴重間質性膀胱炎患者。
結語
間質性膀胱炎是一種複雜的疾病,需要綜合治療和長期管理。患者應與醫生緊密合作,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以減輕症狀和改善生活質量。希望通過泌尿大白的這篇科普,您能對間質性膀胱炎有更多的瞭解和認識。關注膀胱健康,從日常做起。
▶ 麻醉狀態下水擴張膀胱鏡下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