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索靜脈曲張的規範化診療

精索靜脈曲張是男性常見的疾病之一,特別是其與男性不育的關係受到廣泛關注,及時發現和治療精索靜脈曲張是非常重要的。多數患者在體檢或局部不適時發現陰囊內無痛性蚯蚓狀團塊,也有患者是因為不育而檢查發現的。


精索靜脈曲張是一種血管病變,因各種原因引起靜脈回流障礙或靜脈瓣膜功能不全造成血液逆流,導致精索內蔓狀靜脈叢異常擴張、伸長和迂曲。可引起患側腹股溝、陰囊及其內容物疼痛不適,以及進行性的睪丸功能(生精功能、睪酮的合成與分泌能力)減退。


精索靜脈曲張按年齡可分為成年型(年齡>18歲)和未成年型,其中未成年型包括兒童型(年齡<10歲)和青少年型(年齡10~18歲)。


原發性精索靜脈曲張更常見,多見於青壯年,病因不明,直立或行走時明顯,平臥休息後可緩解。左側精索靜脈曲張更為多見,約佔77%~92%,因為左精索靜脈的解剖路徑比右側更為複雜,且容易受到壓迫,影響血液回流。


繼發性精索靜脈曲張較為少見,是由於左腎靜脈或下腔靜脈病理性阻塞、外部壓迫等造成精索靜脈回流障礙所致,例如腎靜脈癌栓形成、腎腫瘤或腹腔腫瘤等情況,平臥後不能緩解。


按照臨床及超聲診斷可將精索靜脈曲張分為臨床型與亞臨床型,其中臨床型分為3度。

亞臨床型:在休息或者做Valsalva動作(又叫瓦氏動作,深呼吸後下腹憋氣增加負壓時)時,沒有症狀或者無法看到曲張靜脈,只有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才能發現有問題。

臨床型Ⅰ級(輕度):觸診不明顯,僅在Valsalva動作下才能摸到曲張靜脈。

臨床型Ⅱ級(中度):外觀正常,但觸診即可摸到陰囊內有較明顯的曲張靜脈。

臨床型Ⅲ級(重度):曲張靜脈如同團狀蚯蚓,平靜狀態下站立時觸診及視診時都很明顯。


精索靜脈曲張的治療方法多樣,治療方法包括一般治療、物理治療、藥物治療以及手術或介入性治療等。


對於沒有症狀或者症狀較輕的患者,可以先暫時觀察或者採用非手術治療的方式,定期隨訪,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有生育需求或年齡較輕的患者,需進行精液檢查,如果精液檢查正常,也不必過度擔心不育問題,但要定期做追蹤檢查。


對於症狀嚴重或經非手術治療症狀不緩解的患者,以及曲張明顯或合併不育的患者,採取手術治療。


精精索靜脈曲張的手術方法包括開放手術、腹腔鏡下手術、顯微鏡下手術、介入手術。如何選擇具體取決於患者的具體情況和病情的嚴重程度。


具體手術途徑和術式有經腹股溝途徑、經腹膜後途徑、經腹股溝下途徑傳統精索靜脈結扎術、顯微鏡下腹股溝途徑或腹股溝下途徑精索靜脈結扎術腹腔鏡精索靜脈結扎術、顯微鏡下精索靜脈分流或轉流術(精索回流血管重建術)等。


如果出現疑似精索靜脈曲張的症狀,例如陰囊區域的隱痛、不適感、墜脹感,或是能看見或摸到類似無痛性蚯蚓狀的曲張靜脈團塊,建議及時尋求醫療幫助,進行專業的診斷與治療。

返回網誌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