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價值的生物標誌物應具有以下特性:可重復性、易於應用和分析、成本較低和便於臨床應用。其中循環腫瘤DNA(ctDNA)作為一種新興的液體活檢標誌物,在肌層浸潤性膀胱癌(MIBC)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中具有多種用途,包括:
腫瘤特徵分析:通過檢測特定基因突變(如FGFR3、PIK3CA、TERT啓動子、TP53等)及基因表達譜,實現分子分型。
腫瘤檢測:涵蓋早期診斷、術後微小殘留病灶(MRD)監測及復發預警。
動態定量監測:評估治療效果及腫瘤負荷變化。
然而,ctDNA的臨床價值仍需大規模前瞻性研究驗證,尤其在膀胱癌中缺乏傳統血液標誌物的背景下,其敏感性與特異性成為關鍵挑戰。同時由於器官或微小病灶的ctDNA較少,因此需要高靈敏度的檢測。對於MIBC而言,可通過MRD中的ctDNA來檢測候選腫瘤相關基因,包括FGFR3、PIK3CA、TERT啓動子、ATM和TP53,並分析其與臨床結局的相關性。臨床數據顯示,術前/術後ctDNA狀態可預測病理降期、無復發生存(RFS)及總生存(OS)。
檢測技術進展與性能分析
1
基於腫瘤組織信息的檢測
Signatera(Natera):基於腫瘤全外顯子測序(WES),設計多重PCR靶向16個體細胞單核苷酸變異(SNVs)。臨床數據顯示,術前/術後ctDNA狀態可預測病理降期、無復發生存(RFS)及總生存(OS)。
NeXT Personal(Personalis):採用全基因組測序(WGS),靈敏度顯著提升,可追蹤腫瘤克隆演化(如TRACERx-Lung研究)。
Nordentoft等的新方法(Eur Urol 2024):整合腫瘤與PBMC的WGS數據,通過信號降噪技術實現非個性化檢測。敏感性及特異性均>90%,1年假陰性率較低(15%),中位復發預警時間131天,與Signatera相當。此外,該方案還可分析APOBEC突變特徵及腫瘤進化。
2
非腫瘤組織檢測
突變等位基因分數(MAF)分析:TERT/ATM突變丰度與預後相關(高MAF提示不良預後)。
表觀遺傳學分析:cfDNA甲基化特徵(如SWOG S1314試驗)可預測新輔助化療反應。
尿液檢測:uCAPP-Seq及超低深度WGS在保膀胱患者中展現MRD預測價值。
臨床研究進展
IMvigor 010:術後ctDNA陽性患者接受阿替利珠單抗輔助治療,PFS與OS顯著優於安慰劑組(ctDNA陰性患者無此趨勢)。
IMvigor 011(初步數據):持續ctDNA陰性患者1年復發率僅9.9%,提示陰性預測價值。
TOMBOLA(NCT04138628)、IMvigor011(NCT04660344)、MODERN(NCT05987241)等研究也探索了ctDNA指導的輔助治療(免疫/化療)的升階梯或降階梯策略。
未來方向
ctDNA作為多功能生物標誌物,其核心價值在於通過高靈敏度技術實現個體化復發風險分層及治療響應動態監測。未來需聚焦技術優化,以提升WGS覆蓋深度、降低檢測成本。同時需要多模態整合,聯合表觀遺傳、尿液標誌物等多維度數據構建預測模型。
總之,ctDNA在MIBC管理中已展現顯著預後價值,但其預測性標誌物地位及臨床決策指導作用仍需前瞻性證據支持。技術進步與臨床驗證並進,有望重塑膀胱癌精准治療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