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醫生之魂

有沒有一種人在面對困難時,想的不是自身的退路,而是他人的托付?

有沒有一種人在面對風險時,想的不是保全自己,而是對他人的承諾?

有沒有一種人一輩子兢兢業業,想的不是功名與利祿,而是自己為社會做了多少貢獻,拯救了多少個人和家庭?

有,這種人就是外科醫生!

外科醫生不只是一個群體,一種職業,更是代表一種精神!

一個醫學小白從踏入醫學院校到成長為一個能獨當一面的外科醫生需要多少年?

二十年!

二十年能做多少事情?

二十年,有些人已經掙夠幾個小目標財務自由準備退休養老了!

二十年,有些人已經平步青雲位列金字塔之巔俯瞰眾生了!

二十年,有些人已經周遊世界看遍山山水水心無波瀾了!

外科醫生呢?

二十年,職業生涯才剛剛起步!

其實,時間跨度的漫長只是一個方面,最讓人崩潰的是生活的單調和心智的煎熬!

醫學生要跨入外科的門檻前後要攻讀近50門課程,學習超百餘斤重的醫學書籍。

別人讀的書按字數算,醫學生讀的書按斤論。

汗牛充棟、學富五車是古人對知識淵博的形容,現代醫學教材如果還像古時一樣寫在竹簡上,醫學生要看的書不是五車,而是二十車、三十車、甚至五十車!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醫學書是每個醫學生共同的人生經歷。

 

然而,理論知識的學習只是從事外科工作最基礎的一步,臨床的歷練和打磨才是成為外科醫生最艱難的一環。

持續性拉鈎、間歇性挨罵是外科醫學生再普通不過的日常;被病人和家屬辱罵、為上級醫生的失誤背鍋幾乎是所有年輕外科醫生成長的必經之路。

外科醫生的成長,既是成才之路,也是修行之路!

內修心智,外練技術。

內外兼修、臻於成熟之時方可帶組領軍。

然而,帶組領軍並非意味著事業的圓滿,而是意味著職業的開端。

外科醫生的職業生涯分為兩個部分:前二十年是跟師學藝,是積累;後二十年是獨當一面,是踐行。

跟師學藝的日子雖然辛苦,但勝在壓力小,有人為自己撐傘;獨當一面的日子看似風光,凡事可以自行做主,但壓力如山,責任巨大。

年輕時恨不得貴人相助馬上可以帶組領軍,帶組領軍的時候才知道,所有吃過的苦都是積澱,所有走過的路都是鋪設,每一滴汗水都沒有浪費,每一分辛勞都物超所值。(不想當主刀的外科醫生不是好外科醫生,可是,你真地準備好了嗎?)

 

因為,我們抗爭的是病魔,我們面對的是生命。

病魔無常,我們必須全力以赴;生命無價,由不得我們半點馬虎!

外科醫生的成長週期為什麼那麼長?

是因為我們必須要儲備完善的知識體系和具備熟練的技術技能,在面對複雜的疾病時可以自如、從容地應對!

外科醫生為什麼要活到老、學到老、做到老?

是因為醫學的進步日新月異,我們必須時刻保持專業知識的更新,不落伍於時代,不落後於同行,不辜負病人和家屬對我們的期望!

失敗是外科醫生最無法接受的字眼!

因為失敗意味著生命的逝去,意味著我們對病人和家屬信任的辜負!

放棄是外科醫生最無法容忍的行為!

因為放棄意味著我們在病魔面前的無能為力,意味著所有努力的付諸東流!

 

外科醫生為什麼不斷挑戰生命的禁區?

因為這不僅可以打磨我們的技術,錘鍊我們的心智,更可以輓救病人的生命,給那些被嚴重疾病折磨的病人一線生的機會!

外科醫生為什麼不斷嘗試攻克醫學的堡壘?

因為這是對疾病的不妥協,不服輸,是對行醫初心的堅守,對人類生命和健康權利最頑強的捍衛!

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看似是與同行的競爭,實際上是與病魔的比拼,是外科醫生對自身持續的鞭策和激勵!

永不止步,不斷精進;永不言棄,盡心竭力;永不認輸,矢志創新是外科醫生之魂!

返回網誌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