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人工智能在男科實驗診斷中的應用進展
摘要 隨著計算機硬件的突破和軟件工程的進步,人工智能在包括醫學領域的多個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在男科實驗研究領域,已有研究嘗試利用人工智能模型進行精子質量檢測,包括精液常規、精子形態和精子DNA完整性等。此外,人工智能也開始在其他男科檢測領域,如病理學、影像學和遺傳學檢測中發揮作用。本文旨在對人工智能在男科實驗診斷方面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探討當前人工智能檢測的不足和開發中所面臨的瓶頸問題,為未來人工智能在男科診療體系中的進一步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人工智能;男科;臨床檢驗;深度學習 DOI:10.3760/cma.j.cn101441-20241030-00393 不孕不育困擾著我國約18%的備孕家庭,男性原因佔比50%左右[1]。通常男性不育患者會在門診進行體格檢查,在男科實驗室進行精子質量分析,後續按需進行一些病理、影像、遺傳檢查。這些檢測目前還有很多基於檢驗或影像技師的人工操作與判讀。由於檢測方法學的差異、檢測耗材、試劑以及人員之間的差異,大多數男科檢查仍然存在主觀性強、標準混亂難以統一的現象。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在過去20年里發展迅速,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和人工神經網絡(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等AI應用從各個方面為醫學賦能,涉及的領域也覆蓋廣泛,例如腫瘤診療、基因診斷、藥物研發等[2-4],男科實驗室的檢測也從中受益。本文從AI在醫學檢驗的應用切入,深入探討AI在男科實驗檢測中的應用進展,展望目前AI在男科實驗檢測的應用局限性與前景。 一 AI的發展為醫學檢驗賦能 早在20世紀50年代,圖靈便提出了借助計算機模擬智能行為的理念[5]。隨後在達特茅斯會議上,麥卡錫首次提出了AI這個概念,紐厄爾和西蒙則展示了編寫的邏輯理論機器。此後於上世紀80年代,多層神經網絡的學習機制被提出,並逐漸具有了可以自動調節神經元連接的權重[6]。此後的幾十年,這方面一系列的成果使得深度學習成為了AI的主流技術。AI領域在經歷數十年的飛速發展後,目前的AI主要由3個要素組成,即算法、算力以及數據[7]。機器學習是AI算法領域中一個主要分支,它通過從數據中自動學習規律,使計算機能夠在無須顯式編程的情況下執行任務和做出決策。機器學習算法的性能高度依賴數據表示,即從複雜、噪聲較多的原始數據中提取出能夠突出核心信息的特徵,以便算法更好地學習數據規律。然而,傳統特徵提取依賴人為經驗,往往難以適應數據的多樣性和複雜性[8]。深度學習是在機器學習模型ANN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三者是層層遞進的關係(圖1)。深度學習旨在構建更深層次的多層神經網絡從而自動學習大規模數據中的規律,無須依賴人工特徵工程。以圖像處理為例,每一層網絡可以提取不同層次的圖像信息,從低級邊緣、紋理到高級抽象特徵,逐層加深對圖像內容的理解。 AI技術在臨床醫學的多個領域已展現出顯著的應用價值,特別是在醫學影像、病理圖像和內窺鏡圖像的分析中,通過提供精准的輔助信息,支持醫生進行更快速、全面的疾病篩查、診斷和治療決策。在醫學影像分析中,AI可以自動處理各類影像數據,提取疾病特徵並提供輔助分析。例如,在腦部影像中,AI能幫助分析核磁共振成像和計算機斷層掃描數據,支持腦腫瘤、腦卒中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檢測[9];在眼科領域,AI可在視網膜圖像中檢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黃斑變性和青光眼,為早期診斷提供支持[10]。在病理圖像分析中,AI能識別數字病理切片中的癌細胞和異常組織,輔助腫瘤分級和分期,還可將不同色調的蘇木精-伊紅染色圖像向特定顏色風格轉換,從而實現圖像標準化[11]。而在內窺鏡圖像分析中,AI主要用於胃腸道疾病的實時檢測與輔助診斷。AI能自動識別胃腸鏡、結腸鏡等內窺鏡圖像中的息肉,幫助醫生提升篩查的敏感度[12]。此外,AI可以優化內窺鏡圖像的質量,使病灶更加清晰可見,尤其在複雜病變或模糊圖像中,輔助醫生更加準確地觀察病變區域[13]。 二 AI在精子質量分析中的應用 1.精液常規檢測:精液常規分析作為男性生殖健康評估的核心手段,其歷史悠久,顯微鏡下對精子濃度、活力分析是評估精子質量的直接且可靠的方法。儘管在最新一版的《世界衛生組織人類精液檢查與處理實驗手冊》中仍然是以人工判斷精液常規為主[14],但是其客觀性不足、重復性差的缺點讓各實驗室的報告仍然無法很好地互通。計算機輔助精液分析系統(computer-aided semen analysis, CASA)技術有效地彌補了人工檢測的局限性,並被廣泛應用於臨床。最近一項中國地區的研究中,73.6%的男科實驗室都採用了CASA[15]。但是傳統的CASA仍有一些缺陷,如出現漏抓、抓錯、無法區分粘連精子等[16]。 CASA的基本思路分為精子檢測和精子追蹤兩部分,前者從精子和噪聲中識別出精子並完成定位,後者對檢測出的精子進行追蹤,記錄精子的運動軌跡。AI深度學習技術目前較多用於CASA中的精子檢測功能部分,效果較好,但是針對精子追蹤功能所建立的AI模型較少,原因是深度學習模型計算量較大,如果視頻中運動的精子過多,逐一追蹤和匹配計算量極大。此外,深度學習需要的數據較大,而應用於追蹤時需要人工對視頻所有幀內的精子進行標注和匹配,標注的工作量過高。儘管如此,AI在精子追蹤方面的應用潛力仍不容小覷。Thambawita等[17]構建了一個精子運動視頻的數據集該數據集包含29 196張圖片與20段視頻,每個視頻的固定持續時間為 30 s,其中帶有由專家分析注釋的邊界框坐標與精子特徵,與其他數據集不同,該數據集的運動追蹤功能有助於在視頻中識別精子,從而產生更詳盡的數據。通過對該數據集的深度學習,AI模型展示了良好的精子抓取性能。除此之外,數據集文件中還包含了患者的其他信息,如精液質量參數、血清性激素水平、脂肪酸水平等等,為其他方向研究提供基礎。Alameri等[18]採用了一種改進的高斯混合模型進行精子活力追蹤,對10個不同的樣品進行測試,其準確度、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92.3%、96.3%和72.4%。追蹤精子軌跡的一大技術難題是如何準確區分距離很近(或交叉)的精子,此前已有CASA系統使用最近鄰或全局最近鄰算法將不同時間點的精子位置關聯起來,形成每個精子的軌跡,但是容易出現錯聯[19]。之後有研究開發了一種聯合概率數據關聯過濾器方法,使用當前測量來列舉所有可能的關聯,並計算關聯概率,以有效區分精子,並獲得了更高的追蹤精度[20]。傳統的CASA通過捕捉精子頭部測量精子的運動參數,另有一項研究開發了自動追蹤鞭毛運動軌跡的系統[21]。如今基於AI的CASA已經愈發得到關注與開發,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商業化產品[22-23]。由於精子是在一個三維空間中運動,但是臨床檢測往往將其局限於一定厚度的計數池中,因此無法很好地還原精子鞭毛螺旋狀的擺動,有研究者使用薄透鏡近似法和高速暗場顯微鏡開發了一種圖像重建算法在三維中重建鞭毛波形,用於分析精子的游動,但這目前還停留在科研階段,離商用還有距離[24]。 在患者對隱私保護和醫療便捷性需求不斷增加的背景下,加之光學、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即時檢驗(point-of-care testing,POCT)技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25]。近年來研究者們開始關注將POCT應用於精液分析領域,尤其是希望使用智能手機檢測精子質量的呼聲日益增高。這要求精子分析設備從傳統的透鏡顯微鏡轉向無透鏡技術,從而實現小型化。這一技術基於的是高性能光源技術、成像芯片以及計算能力的大幅提升,而這與AI的發展也密不可分。有研究者通過大視場分析結合AI算法抓取精子,開發了基於智能手機的精子分析系統,小巧便捷並且可以以小於5 s的平均處理時間分析未清洗、未處理的液化精液樣本,其精液質量評估的準確率可達98%[26]。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國家的研究者開發了基於智能手機的精液分析系統,並分別與傳統的人工計數與CASA進行了結果的比對,發現無論是精子濃度還是活力,三種檢測的結果均顯著相關,提示著智能手機精液分析系統的巨大潛力[27-28]。目前國外已經有相關產品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並進入消費市場[28],國內也出現了相關的產品並投入臨床進行測試。 2.精子形態分析:精子形態分析是另一項評估男性生育力的基礎檢測技術,臨床分析人員通過顯微鏡觀察染色處理後的精子標本,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人工智能在男科實驗診斷中的應用進展
摘要 隨著計算機硬件的突破和軟件工程的進步,人工智能在包括醫學領域的多個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在男科實驗研究領域,已有研究嘗試利用人工智能模型進行精子質量檢測,包括精液常規、精子形態和精子DNA完整性等。此外,人工智能也開始在其他男科檢測領域,如病理學、影像學和遺傳學檢測中發揮作用。本文旨在對人工智能在男科實驗診斷方面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探討當前人工智能檢測的不足和開發中所面臨的瓶頸問題,為未來人工智能在男科診療體系中的進一步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人工智能;男科;臨床檢驗;深度學習 DOI:10.3760/cma.j.cn101441-20241030-00393 不孕不育困擾著我國約18%的備孕家庭,男性原因佔比50%左右[1]。通常男性不育患者會在門診進行體格檢查,在男科實驗室進行精子質量分析,後續按需進行一些病理、影像、遺傳檢查。這些檢測目前還有很多基於檢驗或影像技師的人工操作與判讀。由於檢測方法學的差異、檢測耗材、試劑以及人員之間的差異,大多數男科檢查仍然存在主觀性強、標準混亂難以統一的現象。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在過去20年里發展迅速,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和人工神經網絡(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等AI應用從各個方面為醫學賦能,涉及的領域也覆蓋廣泛,例如腫瘤診療、基因診斷、藥物研發等[2-4],男科實驗室的檢測也從中受益。本文從AI在醫學檢驗的應用切入,深入探討AI在男科實驗檢測中的應用進展,展望目前AI在男科實驗檢測的應用局限性與前景。 一 AI的發展為醫學檢驗賦能 早在20世紀50年代,圖靈便提出了借助計算機模擬智能行為的理念[5]。隨後在達特茅斯會議上,麥卡錫首次提出了AI這個概念,紐厄爾和西蒙則展示了編寫的邏輯理論機器。此後於上世紀80年代,多層神經網絡的學習機制被提出,並逐漸具有了可以自動調節神經元連接的權重[6]。此後的幾十年,這方面一系列的成果使得深度學習成為了AI的主流技術。AI領域在經歷數十年的飛速發展後,目前的AI主要由3個要素組成,即算法、算力以及數據[7]。機器學習是AI算法領域中一個主要分支,它通過從數據中自動學習規律,使計算機能夠在無須顯式編程的情況下執行任務和做出決策。機器學習算法的性能高度依賴數據表示,即從複雜、噪聲較多的原始數據中提取出能夠突出核心信息的特徵,以便算法更好地學習數據規律。然而,傳統特徵提取依賴人為經驗,往往難以適應數據的多樣性和複雜性[8]。深度學習是在機器學習模型ANN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三者是層層遞進的關係(圖1)。深度學習旨在構建更深層次的多層神經網絡從而自動學習大規模數據中的規律,無須依賴人工特徵工程。以圖像處理為例,每一層網絡可以提取不同層次的圖像信息,從低級邊緣、紋理到高級抽象特徵,逐層加深對圖像內容的理解。 AI技術在臨床醫學的多個領域已展現出顯著的應用價值,特別是在醫學影像、病理圖像和內窺鏡圖像的分析中,通過提供精准的輔助信息,支持醫生進行更快速、全面的疾病篩查、診斷和治療決策。在醫學影像分析中,AI可以自動處理各類影像數據,提取疾病特徵並提供輔助分析。例如,在腦部影像中,AI能幫助分析核磁共振成像和計算機斷層掃描數據,支持腦腫瘤、腦卒中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檢測[9];在眼科領域,AI可在視網膜圖像中檢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黃斑變性和青光眼,為早期診斷提供支持[10]。在病理圖像分析中,AI能識別數字病理切片中的癌細胞和異常組織,輔助腫瘤分級和分期,還可將不同色調的蘇木精-伊紅染色圖像向特定顏色風格轉換,從而實現圖像標準化[11]。而在內窺鏡圖像分析中,AI主要用於胃腸道疾病的實時檢測與輔助診斷。AI能自動識別胃腸鏡、結腸鏡等內窺鏡圖像中的息肉,幫助醫生提升篩查的敏感度[12]。此外,AI可以優化內窺鏡圖像的質量,使病灶更加清晰可見,尤其在複雜病變或模糊圖像中,輔助醫生更加準確地觀察病變區域[13]。 二 AI在精子質量分析中的應用 1.精液常規檢測:精液常規分析作為男性生殖健康評估的核心手段,其歷史悠久,顯微鏡下對精子濃度、活力分析是評估精子質量的直接且可靠的方法。儘管在最新一版的《世界衛生組織人類精液檢查與處理實驗手冊》中仍然是以人工判斷精液常規為主[14],但是其客觀性不足、重復性差的缺點讓各實驗室的報告仍然無法很好地互通。計算機輔助精液分析系統(computer-aided semen analysis, CASA)技術有效地彌補了人工檢測的局限性,並被廣泛應用於臨床。最近一項中國地區的研究中,73.6%的男科實驗室都採用了CASA[15]。但是傳統的CASA仍有一些缺陷,如出現漏抓、抓錯、無法區分粘連精子等[16]。 CASA的基本思路分為精子檢測和精子追蹤兩部分,前者從精子和噪聲中識別出精子並完成定位,後者對檢測出的精子進行追蹤,記錄精子的運動軌跡。AI深度學習技術目前較多用於CASA中的精子檢測功能部分,效果較好,但是針對精子追蹤功能所建立的AI模型較少,原因是深度學習模型計算量較大,如果視頻中運動的精子過多,逐一追蹤和匹配計算量極大。此外,深度學習需要的數據較大,而應用於追蹤時需要人工對視頻所有幀內的精子進行標注和匹配,標注的工作量過高。儘管如此,AI在精子追蹤方面的應用潛力仍不容小覷。Thambawita等[17]構建了一個精子運動視頻的數據集該數據集包含29 196張圖片與20段視頻,每個視頻的固定持續時間為 30 s,其中帶有由專家分析注釋的邊界框坐標與精子特徵,與其他數據集不同,該數據集的運動追蹤功能有助於在視頻中識別精子,從而產生更詳盡的數據。通過對該數據集的深度學習,AI模型展示了良好的精子抓取性能。除此之外,數據集文件中還包含了患者的其他信息,如精液質量參數、血清性激素水平、脂肪酸水平等等,為其他方向研究提供基礎。Alameri等[18]採用了一種改進的高斯混合模型進行精子活力追蹤,對10個不同的樣品進行測試,其準確度、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92.3%、96.3%和72.4%。追蹤精子軌跡的一大技術難題是如何準確區分距離很近(或交叉)的精子,此前已有CASA系統使用最近鄰或全局最近鄰算法將不同時間點的精子位置關聯起來,形成每個精子的軌跡,但是容易出現錯聯[19]。之後有研究開發了一種聯合概率數據關聯過濾器方法,使用當前測量來列舉所有可能的關聯,並計算關聯概率,以有效區分精子,並獲得了更高的追蹤精度[20]。傳統的CASA通過捕捉精子頭部測量精子的運動參數,另有一項研究開發了自動追蹤鞭毛運動軌跡的系統[21]。如今基於AI的CASA已經愈發得到關注與開發,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商業化產品[22-23]。由於精子是在一個三維空間中運動,但是臨床檢測往往將其局限於一定厚度的計數池中,因此無法很好地還原精子鞭毛螺旋狀的擺動,有研究者使用薄透鏡近似法和高速暗場顯微鏡開發了一種圖像重建算法在三維中重建鞭毛波形,用於分析精子的游動,但這目前還停留在科研階段,離商用還有距離[24]。 在患者對隱私保護和醫療便捷性需求不斷增加的背景下,加之光學、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即時檢驗(point-of-care testing,POCT)技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25]。近年來研究者們開始關注將POCT應用於精液分析領域,尤其是希望使用智能手機檢測精子質量的呼聲日益增高。這要求精子分析設備從傳統的透鏡顯微鏡轉向無透鏡技術,從而實現小型化。這一技術基於的是高性能光源技術、成像芯片以及計算能力的大幅提升,而這與AI的發展也密不可分。有研究者通過大視場分析結合AI算法抓取精子,開發了基於智能手機的精子分析系統,小巧便捷並且可以以小於5 s的平均處理時間分析未清洗、未處理的液化精液樣本,其精液質量評估的準確率可達98%[26]。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國家的研究者開發了基於智能手機的精液分析系統,並分別與傳統的人工計數與CASA進行了結果的比對,發現無論是精子濃度還是活力,三種檢測的結果均顯著相關,提示著智能手機精液分析系統的巨大潛力[27-28]。目前國外已經有相關產品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並進入消費市場[28],國內也出現了相關的產品並投入臨床進行測試。 2.精子形態分析:精子形態分析是另一項評估男性生育力的基礎檢測技術,臨床分析人員通過顯微鏡觀察染色處理後的精子標本,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2024版EAU指南 | LUTS 男性尿失禁的管理
伴隨EAU 2024版指南的發佈,學習聯盟依託優秀的通訊編委隊伍,準備時隔3年,再次展開全面的譯制工作,後續將分章節,陸續呈現給大家! 以下部分旨在為男性尿失禁(UI)的管理提供基於證據的建議。 1. 流行病學與病理生理學 尿失禁被定義為非自主的尿液流失。據報道,60至64歲男性的患病率為11%,85歲及以上男性的患病率達31%,在伴有下尿路症狀(LUTS)的男性中,尿失禁的患病率甚至可達32%。 尿失禁可進一步分為三種類型:壓力性尿失禁(SUI)、急迫性尿失禁(UUI)和混合性尿失禁(MUI)。充溢性尿失禁、排尿後滴瀝、夜間遺尿和完全性尿失禁等特定形式不在本指南當前範圍內。男性尿失禁(UI)的流行病學和病理生理學概述見表4。 概述 BPO=良性前列腺梗阻;GI=消化系統;SUI=壓力性尿失禁;UI=尿失禁;UTI=尿路感染;UUI=急迫性尿失禁 2. 診斷評估 男性尿失禁患者的病史採集和體格檢查與男性下尿路症狀(LUTS)的評估相同(圖2),應能夠將尿失禁分類為SUI、UUI或MUI,並識別其他類型的尿失禁(充盈性尿失禁、夜間遺尿),或需要迅速轉診至適當專科(例如,盆腔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的患者。 經過驗證的特定問卷,如國際尿失禁咨詢委員會簡短量表(ICIQ-UI-SF),有助於量化尿失禁的嚴重程度;然而,有關不同尿路症狀問卷和患者報告結果(PROMs)的詳細描述超出了本指南的範圍。有關可用問卷的更多信息,請參閱第七屆國際尿失禁咨詢委員會(ICI)關於患者報告結局評估的綜述。 排尿日記是測量症狀嚴重程度的標準方法,包括尿失禁發作的頻率和程度、排尿量和24小時或夜間總尿量。 尿墊試驗可用於量化尿失禁的嚴重程度並監測患者對治療的反應,儘管這些試驗在區分不同類型的尿失禁或預測治療效果方面的有效性尚不確定。儘管如此,術後早期使用尿墊試驗可能可以預測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後男性未來的控尿情況。 尿動力學檢查(UDS) 尿動力學研究能夠客觀描述尿失禁的類型,並識別其他儲尿和/或排尿功能障礙。 BPO手術後尿失禁患者的UDS 括約肌無力是BPO手術後尿失禁男性中最常見的發現。然而,主要來自病例系列和綜述的數據顯示,除了括約肌功能不全外,通過UDS評估的其他LUTD在BPO手術後尿失禁中也起著重要作用。 在一項對125例BPO手術後尿失禁患者的回顧性研究進行了尿動力學檢查。括約肌功能不全是最常見的發現。然而,尿動力學檢查還發現,逼尿肌順應性降低和逼尿肌過度活動(DO)也是尿失禁的原因,在4%至14%的患者中,逼尿肌收縮受損和單獨的逼尿肌過度活動均是導致尿失禁的原因。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後尿失禁患者的UDS 在這種情況下,UI主要也是由於括約肌功能受損。然而,一項關於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後UI患者尿動力學發現的系統綜述顯示,雖然內在尿道括約肌缺損被報告為8%至71%的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後尿失禁的唯一原因,它與0%-88%的病例中的逼尿肌功能障礙有關。 具體來說,括約肌無力與逼尿肌過度活動(DO)在0%-100%的患者中有關,與膀胱順應性降低在18%-58%的患者中有關,與DO和膀胱順應性降低在4%-64%的患者中同時存在有關。有趣的是,那些沒有括約肌缺陷的尿失禁患者表現出以下逼尿肌功能障礙:逼尿肌過度活動(DO)在0-4%的患者中,膀胱順應性降低在1-12%的患者中,逼尿肌過度活動(DO)加上膀胱順應性降低在1-7%的患者中。 有儲尿期症狀的患者的UDS 在一項涉及668例有急迫感症狀(無論是否伴有急迫性UI)的男性尿動力學研究的回顧性評估中,258名患者(38.6%)記錄到逼尿肌過度活動(DO),293名患者(43.9%)在壓力流率測定(PFS)期間有膀胱出口梗阻(BOO)的證據。尿失禁症狀與逼尿肌過度活動的存在相關。 上述證據強調了尿動力學檢查如何有助於明確尿失禁的病因以及是否存在其他相關的下尿路症狀(LUTS)。遺憾的是,關於尿動力學檢查(UDS)對男性尿失禁患者的評估、管理和預後預測的影響,其證據等級仍然較低,這使得我們無法給出任何推薦意見。 因此,對於某些尿失禁患者或術後出現持續性/新發下尿路症狀/尿失禁的患者,主要是在考慮採用侵入性治療時,應考慮進行尿動力學檢查。 排尿後殘餘尿量測量可以謹慎地應用於非神經源性尿失禁的男性,因為在尿失禁男性患者中,排尿後殘餘尿量的發生率、嚴重程度及其臨床應用均不確定。不過,測量排尿後殘餘尿量有助於將充溢性尿失禁與其他類型的尿失禁區分開來。...
2024版EAU指南 | LUTS 男性尿失禁的管理
伴隨EAU 2024版指南的發佈,學習聯盟依託優秀的通訊編委隊伍,準備時隔3年,再次展開全面的譯制工作,後續將分章節,陸續呈現給大家! 以下部分旨在為男性尿失禁(UI)的管理提供基於證據的建議。 1. 流行病學與病理生理學 尿失禁被定義為非自主的尿液流失。據報道,60至64歲男性的患病率為11%,85歲及以上男性的患病率達31%,在伴有下尿路症狀(LUTS)的男性中,尿失禁的患病率甚至可達32%。 尿失禁可進一步分為三種類型:壓力性尿失禁(SUI)、急迫性尿失禁(UUI)和混合性尿失禁(MUI)。充溢性尿失禁、排尿後滴瀝、夜間遺尿和完全性尿失禁等特定形式不在本指南當前範圍內。男性尿失禁(UI)的流行病學和病理生理學概述見表4。 概述 BPO=良性前列腺梗阻;GI=消化系統;SUI=壓力性尿失禁;UI=尿失禁;UTI=尿路感染;UUI=急迫性尿失禁 2. 診斷評估 男性尿失禁患者的病史採集和體格檢查與男性下尿路症狀(LUTS)的評估相同(圖2),應能夠將尿失禁分類為SUI、UUI或MUI,並識別其他類型的尿失禁(充盈性尿失禁、夜間遺尿),或需要迅速轉診至適當專科(例如,盆腔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的患者。 經過驗證的特定問卷,如國際尿失禁咨詢委員會簡短量表(ICIQ-UI-SF),有助於量化尿失禁的嚴重程度;然而,有關不同尿路症狀問卷和患者報告結果(PROMs)的詳細描述超出了本指南的範圍。有關可用問卷的更多信息,請參閱第七屆國際尿失禁咨詢委員會(ICI)關於患者報告結局評估的綜述。 排尿日記是測量症狀嚴重程度的標準方法,包括尿失禁發作的頻率和程度、排尿量和24小時或夜間總尿量。 尿墊試驗可用於量化尿失禁的嚴重程度並監測患者對治療的反應,儘管這些試驗在區分不同類型的尿失禁或預測治療效果方面的有效性尚不確定。儘管如此,術後早期使用尿墊試驗可能可以預測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後男性未來的控尿情況。 尿動力學檢查(UDS) 尿動力學研究能夠客觀描述尿失禁的類型,並識別其他儲尿和/或排尿功能障礙。 BPO手術後尿失禁患者的UDS 括約肌無力是BPO手術後尿失禁男性中最常見的發現。然而,主要來自病例系列和綜述的數據顯示,除了括約肌功能不全外,通過UDS評估的其他LUTD在BPO手術後尿失禁中也起著重要作用。 在一項對125例BPO手術後尿失禁患者的回顧性研究進行了尿動力學檢查。括約肌功能不全是最常見的發現。然而,尿動力學檢查還發現,逼尿肌順應性降低和逼尿肌過度活動(DO)也是尿失禁的原因,在4%至14%的患者中,逼尿肌收縮受損和單獨的逼尿肌過度活動均是導致尿失禁的原因。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後尿失禁患者的UDS 在這種情況下,UI主要也是由於括約肌功能受損。然而,一項關於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後UI患者尿動力學發現的系統綜述顯示,雖然內在尿道括約肌缺損被報告為8%至71%的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後尿失禁的唯一原因,它與0%-88%的病例中的逼尿肌功能障礙有關。 具體來說,括約肌無力與逼尿肌過度活動(DO)在0%-100%的患者中有關,與膀胱順應性降低在18%-58%的患者中有關,與DO和膀胱順應性降低在4%-64%的患者中同時存在有關。有趣的是,那些沒有括約肌缺陷的尿失禁患者表現出以下逼尿肌功能障礙:逼尿肌過度活動(DO)在0-4%的患者中,膀胱順應性降低在1-12%的患者中,逼尿肌過度活動(DO)加上膀胱順應性降低在1-7%的患者中。 有儲尿期症狀的患者的UDS 在一項涉及668例有急迫感症狀(無論是否伴有急迫性UI)的男性尿動力學研究的回顧性評估中,258名患者(38.6%)記錄到逼尿肌過度活動(DO),293名患者(43.9%)在壓力流率測定(PFS)期間有膀胱出口梗阻(BOO)的證據。尿失禁症狀與逼尿肌過度活動的存在相關。 上述證據強調了尿動力學檢查如何有助於明確尿失禁的病因以及是否存在其他相關的下尿路症狀(LUTS)。遺憾的是,關於尿動力學檢查(UDS)對男性尿失禁患者的評估、管理和預後預測的影響,其證據等級仍然較低,這使得我們無法給出任何推薦意見。 因此,對於某些尿失禁患者或術後出現持續性/新發下尿路症狀/尿失禁的患者,主要是在考慮採用侵入性治療時,應考慮進行尿動力學檢查。 排尿後殘餘尿量測量可以謹慎地應用於非神經源性尿失禁的男性,因為在尿失禁男性患者中,排尿後殘餘尿量的發生率、嚴重程度及其臨床應用均不確定。不過,測量排尿後殘餘尿量有助於將充溢性尿失禁與其他類型的尿失禁區分開來。...

【前列腺增生治療的“超微創”新時代】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前列腺增生(BPH)已成為困擾中老年男性的常見疾病,尿頻、尿急、排尿困難等症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針對這一難題,航天中心醫院泌尿外科率先引進全球首創超聲引導下經會陰智能前列腺激光熱消融系統術(TPLA,ECHO-Laser),以“超微創、高精准、快恢復”為核心優勢,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高效的治療選擇。 01 什麼是超聲引導下激光消融術? 該技術結合“實時超聲精准定位”與“激光熱能消融”兩大優勢: 1.超聲引導 通過高頻超聲成像,醫生可清晰觀察前列腺結構,精確定位增生組織,避開周圍重要器官。 2. 激光消融 將激光光纖精准置入增生腺體內部,利用激光熱效應使病變組織凝固性壞死。壞死區域逐漸被機體吸收後,尿道壓迫解除,排尿通道自然通暢。該技術尤其對側葉增生顯著的患者效果更佳。 02 技術亮點:六大優勢顛覆傳統治療 極致微創 僅通過直徑0.3mm的激光光纖和0.8mm的穿刺針經會陰介入,無需切開尿道或腹部,術後僅留針眼大小創口,真正做到“無創口、不出血”。 精准安全 全程在超聲實時引導下操作,精准定位增生組織,避開尿道、直腸等關鍵結構,避免傳統電切術的尿道損傷風險。 局麻耐受 手術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尤其適合高齡、合併慢性病(如白血病、心腦血管疾病)或麻醉耐受性差的患者。 快速康復 術後次日即可出院,拔管時間短(部分患者術後10天恢復自主排尿),顯著縮短住院週期。 保護性功能 避免傳統手術可能導致的逆行射精或勃起功能障礙,尤其適合重視生活質量的中青年患者。 療效顯著 前期國外研究表明國際前列腺症狀評分(IPSS)平均降低超10分,最大尿流率提升至正常範圍,長期隨訪顯示症狀持續改善。 03 適用人群:這些患者將直接受益...
【前列腺增生治療的“超微創”新時代】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前列腺增生(BPH)已成為困擾中老年男性的常見疾病,尿頻、尿急、排尿困難等症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針對這一難題,航天中心醫院泌尿外科率先引進全球首創超聲引導下經會陰智能前列腺激光熱消融系統術(TPLA,ECHO-Laser),以“超微創、高精准、快恢復”為核心優勢,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高效的治療選擇。 01 什麼是超聲引導下激光消融術? 該技術結合“實時超聲精准定位”與“激光熱能消融”兩大優勢: 1.超聲引導 通過高頻超聲成像,醫生可清晰觀察前列腺結構,精確定位增生組織,避開周圍重要器官。 2. 激光消融 將激光光纖精准置入增生腺體內部,利用激光熱效應使病變組織凝固性壞死。壞死區域逐漸被機體吸收後,尿道壓迫解除,排尿通道自然通暢。該技術尤其對側葉增生顯著的患者效果更佳。 02 技術亮點:六大優勢顛覆傳統治療 極致微創 僅通過直徑0.3mm的激光光纖和0.8mm的穿刺針經會陰介入,無需切開尿道或腹部,術後僅留針眼大小創口,真正做到“無創口、不出血”。 精准安全 全程在超聲實時引導下操作,精准定位增生組織,避開尿道、直腸等關鍵結構,避免傳統電切術的尿道損傷風險。 局麻耐受 手術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尤其適合高齡、合併慢性病(如白血病、心腦血管疾病)或麻醉耐受性差的患者。 快速康復 術後次日即可出院,拔管時間短(部分患者術後10天恢復自主排尿),顯著縮短住院週期。 保護性功能 避免傳統手術可能導致的逆行射精或勃起功能障礙,尤其適合重視生活質量的中青年患者。 療效顯著 前期國外研究表明國際前列腺症狀評分(IPSS)平均降低超10分,最大尿流率提升至正常範圍,長期隨訪顯示症狀持續改善。 03 適用人群:這些患者將直接受益...
泌尿腫瘤患者康復期吃什麼?
——這幾類“抗炎冠軍”食物,正在重建你的抗癌防線 你知道嗎?我們每天吃的食物中,藏著能讓癌細胞“害怕”的天然抗炎高手!它們不僅能幫助身體對抗慢性炎症——這個癌症的潛在幫凶,還能為治療和康復添一份力。今天,我們就來揭秘這些藏在廚房裡的“抗癌盟友”。 為什麼抗炎=抗癌? 炎症本是身體對抗傷害的“保護盾”,但若長期存在(比如慢性胃炎、腸炎),就可能變成癌細胞的“溫床”。研究發現,慢性炎症會持續損傷細胞DNA,甚至幫助癌細胞“躲過”免疫系統的監視。 而日常飲食中的促炎食物(如油炸食品、精制糖),可能讓炎症愈演愈烈;相反,抗炎食物就像“滅火器”,能平息體內的“炎症之火”,為抗癌創造有利環境[1-2]。 癌細胞最怕的抗炎食物清單 想讓癌細胞“無處藏身”?試試把這些食物加入日常菜單: 1.深色蔬菜 菠菜、西蘭花、紫甘藍:這些蔬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維生素E、β-胡蘿蔔素等。抗氧化劑可以中和體內的自由基,減少氧化應激,從而減輕炎症反應[3]。 2.水果 藍莓、草莓:藍莓中的花青素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產生,降低炎症反應;草莓中的維生素C和酚類化合物也具有抗氧化和抗炎活性[4]。 小竅門:蔬菜焯水後涼拌,能保留更多營養。 3.全穀物 糙米、燕麥、玉米、蕎麥等: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和植物化學物質。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維持腸道健康,減少腸道炎症。 全穀物中的維生素E、B族維生素等也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對於胃腸道較弱的老人和兒童,可以採用粗細搭配的方式食用全穀物[1]。 4.深海魚 三文魚、鱈魚、沙丁魚等深海魚富含Omega-3脂肪酸,如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這些脂肪酸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產生,降低炎症反應。 研究表明,攝入足夠的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關節炎等慢性炎症性疾病的風險[1]。 注意:腎功能異常者需控制深海魚攝入量,建議咨詢醫生。 5.亞麻籽 亞麻籽中含有豐富的α-亞麻酸,α-亞麻酸是一種具有抗炎作用的物質,可以改善胰島素抵抗,降低炎症反應[1,5]。 6.蘑菇 蘑菇具有免疫調節、抗腫瘤和抗菌活性。研究發現,一些野生蘑菇具有顯著的抗炎作用。 蘑菇中的成分可能通過抑制氧化氮(NO)的產生來發揮抗炎活性。 大家煮湯時加幾個蘑菇,鮮味營養雙升級[6]。 7.姜黃 姜黃中的主要成分為姜黃素,姜黃素在癌症治療中具有抗炎活性。 研究表明姜黃素在某些類型的癌症中抗癌效果顯著,其抗癌潛力主要歸因於它能夠抑制或激活各種細胞內轉錄因子,從而調節蛋白質的表達和發育[7]。 大家可以試試“黃金奶”(姜黃粉+黑胡椒+熱牛奶)。...
泌尿腫瘤患者康復期吃什麼?
——這幾類“抗炎冠軍”食物,正在重建你的抗癌防線 你知道嗎?我們每天吃的食物中,藏著能讓癌細胞“害怕”的天然抗炎高手!它們不僅能幫助身體對抗慢性炎症——這個癌症的潛在幫凶,還能為治療和康復添一份力。今天,我們就來揭秘這些藏在廚房裡的“抗癌盟友”。 為什麼抗炎=抗癌? 炎症本是身體對抗傷害的“保護盾”,但若長期存在(比如慢性胃炎、腸炎),就可能變成癌細胞的“溫床”。研究發現,慢性炎症會持續損傷細胞DNA,甚至幫助癌細胞“躲過”免疫系統的監視。 而日常飲食中的促炎食物(如油炸食品、精制糖),可能讓炎症愈演愈烈;相反,抗炎食物就像“滅火器”,能平息體內的“炎症之火”,為抗癌創造有利環境[1-2]。 癌細胞最怕的抗炎食物清單 想讓癌細胞“無處藏身”?試試把這些食物加入日常菜單: 1.深色蔬菜 菠菜、西蘭花、紫甘藍:這些蔬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維生素E、β-胡蘿蔔素等。抗氧化劑可以中和體內的自由基,減少氧化應激,從而減輕炎症反應[3]。 2.水果 藍莓、草莓:藍莓中的花青素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產生,降低炎症反應;草莓中的維生素C和酚類化合物也具有抗氧化和抗炎活性[4]。 小竅門:蔬菜焯水後涼拌,能保留更多營養。 3.全穀物 糙米、燕麥、玉米、蕎麥等: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和植物化學物質。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維持腸道健康,減少腸道炎症。 全穀物中的維生素E、B族維生素等也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對於胃腸道較弱的老人和兒童,可以採用粗細搭配的方式食用全穀物[1]。 4.深海魚 三文魚、鱈魚、沙丁魚等深海魚富含Omega-3脂肪酸,如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這些脂肪酸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產生,降低炎症反應。 研究表明,攝入足夠的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關節炎等慢性炎症性疾病的風險[1]。 注意:腎功能異常者需控制深海魚攝入量,建議咨詢醫生。 5.亞麻籽 亞麻籽中含有豐富的α-亞麻酸,α-亞麻酸是一種具有抗炎作用的物質,可以改善胰島素抵抗,降低炎症反應[1,5]。 6.蘑菇 蘑菇具有免疫調節、抗腫瘤和抗菌活性。研究發現,一些野生蘑菇具有顯著的抗炎作用。 蘑菇中的成分可能通過抑制氧化氮(NO)的產生來發揮抗炎活性。 大家煮湯時加幾個蘑菇,鮮味營養雙升級[6]。 7.姜黃 姜黃中的主要成分為姜黃素,姜黃素在癌症治療中具有抗炎活性。 研究表明姜黃素在某些類型的癌症中抗癌效果顯著,其抗癌潛力主要歸因於它能夠抑制或激活各種細胞內轉錄因子,從而調節蛋白質的表達和發育[7]。 大家可以試試“黃金奶”(姜黃粉+黑胡椒+熱牛奶)。...

APCCC 2025 | PSMA PET:下一代影像技術如何優化前列腺癌診療決策?
近期,晚期前列腺癌共識診斷大會(APCCC)在瑞士盧加諾召開。一項議題引發廣泛討論:如何將下一代成像技術轉化為常規手段,以優化轉移性前列腺癌的治療決策?澳大利亞Peter MacCallum癌症中心的Michael Hofman博士通過詳實數據與臨床案例,揭示了PSMA PET(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的應用潛力。這項技術不僅挑戰了傳統影像的局限性,更在精准分期、預後評估中展現出獨特價值。本文將梳理會議核心觀點,探討PSMA PET如何引領前列腺癌診療進入新時代。 01 傳統影像的困境:假陽性與模糊分期 當前,前列腺癌的常規影像手段仍以多參數磁共振(mpMRI)、腹部/盆腔CT聯合骨掃描為主。儘管這些技術在中低危患者的分期和轉移篩查中佔據主導地位,但其局限性日益凸顯。Hofman博士指出,常規影像的假陽性率較高,尤其在骨轉移診斷中,退行性改變(如脊椎壓縮性骨折、肋骨增生等)常被誤判為轉移灶。 傳統影像的模糊性不僅導致過度治療,還可能掩蓋真實的生存差異。STAMPEDE試驗H組顯示,常規影像定義的“低轉移負荷患者”可能因假陽性干擾,實際屬於局限性病變群體。這種誤差直接影響治療方案選擇——對於常規影像學定義為 CHAARTED 低轉移負荷的患者,盆腔放療改善了總體生存率(HR:0.68,p<0.05),但對高負荷患者無效。 02 PSMA PET的突破:精准成像的三大優勢 PSMA/PET 可用於 MRI 結果存疑時的輔助診斷,並且可減少患者不必要的活檢,降低侵入性操作風險。目前,PSMA PET主要用於中高危患者的分期,同時也是Lu-PSMA 治療前獲益人群篩選的關鍵工具。...
APCCC 2025 | PSMA PET:下一代影像技術如何優化前列腺癌診療決策?
近期,晚期前列腺癌共識診斷大會(APCCC)在瑞士盧加諾召開。一項議題引發廣泛討論:如何將下一代成像技術轉化為常規手段,以優化轉移性前列腺癌的治療決策?澳大利亞Peter MacCallum癌症中心的Michael Hofman博士通過詳實數據與臨床案例,揭示了PSMA PET(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的應用潛力。這項技術不僅挑戰了傳統影像的局限性,更在精准分期、預後評估中展現出獨特價值。本文將梳理會議核心觀點,探討PSMA PET如何引領前列腺癌診療進入新時代。 01 傳統影像的困境:假陽性與模糊分期 當前,前列腺癌的常規影像手段仍以多參數磁共振(mpMRI)、腹部/盆腔CT聯合骨掃描為主。儘管這些技術在中低危患者的分期和轉移篩查中佔據主導地位,但其局限性日益凸顯。Hofman博士指出,常規影像的假陽性率較高,尤其在骨轉移診斷中,退行性改變(如脊椎壓縮性骨折、肋骨增生等)常被誤判為轉移灶。 傳統影像的模糊性不僅導致過度治療,還可能掩蓋真實的生存差異。STAMPEDE試驗H組顯示,常規影像定義的“低轉移負荷患者”可能因假陽性干擾,實際屬於局限性病變群體。這種誤差直接影響治療方案選擇——對於常規影像學定義為 CHAARTED 低轉移負荷的患者,盆腔放療改善了總體生存率(HR:0.68,p<0.05),但對高負荷患者無效。 02 PSMA PET的突破:精准成像的三大優勢 PSMA/PET 可用於 MRI 結果存疑時的輔助診斷,並且可減少患者不必要的活檢,降低侵入性操作風險。目前,PSMA PET主要用於中高危患者的分期,同時也是Lu-PSMA 治療前獲益人群篩選的關鍵工具。...
發現腎積水不治療,會怎樣?
如果我說腎臟是身體的“污水處理廠”,沒啥毛病吧?工作時間是7x24小時,妥妥的勞模呀!突然有一天,這個“污水處理廠”的管道堵塞,污水無法排出,越積越多,如果這個時候你沒積極去修繕,那這個“處理廠”就會停工,徹底地從“勞模”變成“擺爛王”。再拖拖拖,不處理,那甚至還有可能“辭職”嘞。 一、腎積水到底是個啥? 腎積水是指尿液因排泄受阻而滯留在腎臟內,導致腎盂和腎盞擴張。 尿路梗阻:結石、腫瘤、前列腺增生(男性常見)或先天性輸尿管狹窄。 常見原因包括: 尿液反流:膀胱輸尿管反流等先天性問題。 其他因素:妊娠、神經源性膀胱等。 典型症狀:腰背部脹痛或鈍痛、尿量減少、血尿、反復尿路感染(如尿頻、尿急、尿痛),嚴重時可觸及腹部腫塊。 二、腎積水不治療的嚴重後果 1. 腎功能衰竭 長期腎積水會壓迫腎實質,導致腎組織受壓變薄。若雙腎同時受累,毒素(代謝廢物)無法排出,最終發展為慢性腎功能衰竭,需依賴透析或腎移植維持生命。 說到透析,看起來不是很複雜,實際上一點也不簡單,我們拋開透析的費用不說,就單純的一周要跑2-3次的醫院做透析,都夠嗆的。腎移植更複雜更困難,一方面是手術和術後藥物的費用,一方面是腎源問題。 2. 腎臟結構損傷 積水使腎臟體積增大,腎皮質變薄。即使未到腎衰竭階段,腎臟的過濾功能也會顯著下降,可能出現水腫、電解質紊亂等問題。 3. 感染風險激增 滯留的尿液是細菌滋生的溫床,可能引發腎盂腎炎(腎臟感染)。嚴重感染可擴散至全身,導致膿毒血症,危及生命。 4. 高血壓與心血管損害 腎臟受壓時會分泌升壓物質(如腎素),導致血壓持續升高,增加心腦血管疾病(如心梗、腦卒中)風險。 5. 結石形成惡性循環 積水導致尿液停滯,礦物質沈積形成結石;結石又可能加重梗阻,形成“積水→結石→積水”的惡性循環。結石那是處理了一波,又來一波,搞得人頭大。 三、如何應對腎積水? 拯救腎臟,從以下三點出發: 1. 明確病因,針對性治療...
發現腎積水不治療,會怎樣?
如果我說腎臟是身體的“污水處理廠”,沒啥毛病吧?工作時間是7x24小時,妥妥的勞模呀!突然有一天,這個“污水處理廠”的管道堵塞,污水無法排出,越積越多,如果這個時候你沒積極去修繕,那這個“處理廠”就會停工,徹底地從“勞模”變成“擺爛王”。再拖拖拖,不處理,那甚至還有可能“辭職”嘞。 一、腎積水到底是個啥? 腎積水是指尿液因排泄受阻而滯留在腎臟內,導致腎盂和腎盞擴張。 尿路梗阻:結石、腫瘤、前列腺增生(男性常見)或先天性輸尿管狹窄。 常見原因包括: 尿液反流:膀胱輸尿管反流等先天性問題。 其他因素:妊娠、神經源性膀胱等。 典型症狀:腰背部脹痛或鈍痛、尿量減少、血尿、反復尿路感染(如尿頻、尿急、尿痛),嚴重時可觸及腹部腫塊。 二、腎積水不治療的嚴重後果 1. 腎功能衰竭 長期腎積水會壓迫腎實質,導致腎組織受壓變薄。若雙腎同時受累,毒素(代謝廢物)無法排出,最終發展為慢性腎功能衰竭,需依賴透析或腎移植維持生命。 說到透析,看起來不是很複雜,實際上一點也不簡單,我們拋開透析的費用不說,就單純的一周要跑2-3次的醫院做透析,都夠嗆的。腎移植更複雜更困難,一方面是手術和術後藥物的費用,一方面是腎源問題。 2. 腎臟結構損傷 積水使腎臟體積增大,腎皮質變薄。即使未到腎衰竭階段,腎臟的過濾功能也會顯著下降,可能出現水腫、電解質紊亂等問題。 3. 感染風險激增 滯留的尿液是細菌滋生的溫床,可能引發腎盂腎炎(腎臟感染)。嚴重感染可擴散至全身,導致膿毒血症,危及生命。 4. 高血壓與心血管損害 腎臟受壓時會分泌升壓物質(如腎素),導致血壓持續升高,增加心腦血管疾病(如心梗、腦卒中)風險。 5. 結石形成惡性循環 積水導致尿液停滯,礦物質沈積形成結石;結石又可能加重梗阻,形成“積水→結石→積水”的惡性循環。結石那是處理了一波,又來一波,搞得人頭大。 三、如何應對腎積水? 拯救腎臟,從以下三點出發: 1. 明確病因,針對性治療...